今天,苏步青先生诞辰119周年!纸短情长,看苏老尺牍中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1-09-23  浏览次数:392
 

家书映照历史,家书窥见心灵,品读这一封封苏步青亲笔书写的尺牍,仿佛在触碰这位“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的炽热的爱国情怀,感悟一位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共产党员的坚定党性和高尚品格。

923日是苏步青老校长诞辰119周年,谨刊此文,以志纪念。

苏步青(1902-2003),浙江平阳人。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创建了中国微分几何学派。1931年获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历任浙江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教务长。

1952年调入复旦,曾担任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教务长、副校长、校长(1978-1983)。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射影曲线论、射影曲面论、高维射影空间共轭网理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计算几何等领域有重要贡献,尤其以发现“苏锥面”和“苏链”著称。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2019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为297161号小行星命名为“苏步青星”。

书信乃二人之间交流,随心随性所写,没有掩饰,更不造作,尤可见真性情、真学问,也是研究一位大家的重要资料。

在七十余年的工作生活中,苏步青喜欢并擅长写信,至古稀之年仍坚持有事写信、有信必复的习惯。本人在工作中有幸整理苏步青与其长女苏德晶之间的书信,这批家书时间从197269日至1995611日,共237通。

鱼封雁帖,见字如面,字里行间不仅流溢着苏步青对家庭的责任与关爱,而且充满了他对教育和科学事业的执着,以及一心为党为人民的家国情怀。家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几乎囊括了他晚年的所有工作,谓之苏步青的简本回忆录实不为过。家书映照历史,家书窥见心灵,品读这一封封苏步青亲笔书写的尺牍,仿佛在触碰这位“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的炽热的爱国情怀,感悟一位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共产党员的坚定党性和高尚品格。

苏步青与长女苏德晶之间的书信

夜寒犹爱一灯明

1972年苏步青被赶到江南造船厂“改造”。他了解到,厂里要造一艘200米长的轮船,就得按照设计部门给出的船体表面的数据,在放样楼地板上按一比一的比例画出船体的三向剖线(横剖线、纵剖线和水线),校验和修正它们,使之达到“光顺”。再在地板上提取数据去切割钢板,费时费功,效率很低,技术人员希望能够实现船体数学放样和自动切割。

复旦大学数学系和江南造船厂已合作多年,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又遇到了船鼻首光顺的难题。

苏步青和复旦大学数学系两名青年教师参加《船体数学放样》研究后,他们爬上船台仔细考察,用平行圆面数学模型,把船鼻首曲面光顺变成曲线光顺,使问题迎刃而解。这样,只要把数据输入计算机,绘图机就会伸出灵巧的手,自动绘图放大,切割机也会喷出绚丽的火花,把钢板切成预定的形状,使工作效率大大地提高。

苏步青在给女儿的信中这样写道:

“爸爸下江南造船厂已满一周,和工人老师傅、工农兵学员开始接触,我所在的数学放样车间的老师傅们尤其热情指导,恳切希望我能给他们出一臂之力去解决造船放样问题,相处极为融洽。”(197269日)

“第一篇文章将在《复旦学报》3期(十月份)刊登,目前正在修订第四稿,题目:《摆线和拟螺线》。”(1973717日)

反复修订,四易其稿,197310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刊登时,开篇还特意提到“本文是在工厂工人和数学系一些同志的帮助下写成的。”后来,这个项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重大科技奖。

船体数学放样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苏步青到上海工具厂为工人技术员讲授数学。

“爸爸从九月中旬起每周两次去上海工具厂(和平公园后面)上短训班,为期三个月。对象共九十人,大都是技术员。讲义是我系青年教师编写而由我修改成的。年纪大了,虽教不过小伙子,但还能为劳动人民做点份内事,精神是很舒畅的。”(1974929日)

“爸爸前天结束了上海工具厂高等数学训练班的教学,受到厂方的鼓舞和工人学员的赞扬。其实是对自己的鞭策。”(197515日)

“去年九月起到上海工具厂给工人技术员几十人上了‘曲线曲面’这门课,厂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开门办学,工人们也给我很大的鼓舞、支持。结束时开了欢送会,给我系革委会送了感谢信。”(197527日)

他向女儿详细介绍了下上海工具厂的情形,不仅自己教得愉快舒畅,而且还颇受工人技术员的好评。

下厂时间是从19749月中旬至197513日,教授内容为曲线曲面,《苏步青文选》卷末附录的《苏步青教授重要活动年表》所写“19738月去上海工具厂劳动兼教齿轮理论课”,显为误记。

1974年苏步青与上海工具厂的工人们在交谈

从上海工具厂返校后,苏步青仍不能上讲台教书。直至19753月,苏步青为复旦大学哲学系自然辨证法专业74级讲授几何学,重回讲台,他在39日给女儿的信中写到:

“我目前给哲学系自然辨证法专业一年级教数学课,每周四节,内容简单,不占用很多时间。下星期还要继续下厂。想在这基础上,写篇把文章。”(197539日)

此处信中提及的“继续下厂”仍指江南造船厂,从1972年到1975年整整三年多,苏步青每周按时到船厂上下班,爬上船台,听技术员和工人介绍船体放样工艺,了解“数学放样”的现状。苏步青越发认识到开展应用数学的重要性,问题在于如何联系实际,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来为实践服务,他不断地为国家为民族而思考。

1014日《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刊登了复旦科研,后面一大段讲的‘老教师’就是指爸爸,你们想必已看出来了吧。昨天,二机部在江西乐安的某厂看了这篇报道,派人来我处讨回资料。联系到这两年(《摆线和拟螺线》这篇论文发表于197310月《复旦学报》)各方面多次方应,可以看出理论为实践服务的重要性了。我决心坚持这一方面,继续下厂搞实际中的生产问题,做出成绩来。”(19751026日)

1977年苏步青与青年教师在讨论船体数学放样课题

不料,197512月苏步青突发脑血栓病,造成肢体动作障碍,然而即使在重病中,他仍未停下对科研的思索。

“这次上医院检查了来,情况有好转,不过还要继休半月,春节前是不好上班了。幸亏最近一个月中,在家里整理了两篇实际问题有关的论文,一篇已为《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接受刊登,另一篇则在《数学学报》审查中。江南厂经常有人来谈实际工作,虽然在家休息,但也觉得蛮忙。”(197618)

“在这次发病前后我又赶写了一篇齿轮设计中的几何问题的论文,现在正拟投登我校《学报》。”(197633日)

发病前后完成的这篇论文,即是后来发表在19774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的“圆锥齿轮设计中的一些几何学问题”。

“身健未愁双鬓白,夜寒犹爱一灯明。”(苏步青《陪茅诚司先生和夫人游八达岭》,作于1977年)身处逆境中的苏步青不屈不挠地坚持学术、追求真理,原来研究多年的仿射微分几何的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由江南造船厂船体数学放样课题进入到应用数学的领域,以70多岁高龄开辟出了“计算几何”的新天地。

力挥彩笔写芳春

粉碎“四人帮”后,党组织恢复了他的组织生活并委以重任,苏步青精神振奋。

“爸于三日应教育部电邀来京参加邓副主席召开的小型科教工作座谈会,中国科学院和高校各有十五名科学工作者出席,上海来了四人。座谈会从四日开始,预定开五天。会后教育部可能要开两三天会,回沪应在八月中旬。我已满十一年半未到首都,这次乘飞机仅一小时半就到达这里,感慨无量。大家受到邓副主席、方毅、刘西尧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在他们亲自参加下发表自己所见,都感到无比兴奋,无比鼓舞。现在身体健康,精神焕发,心情舒畅。”(197786日)

这封写在“中国北京饭店”信笺上的家书,语气中流露出无比的兴奋和喜悦。

197784日至8日,在邓小平同志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苏步青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包括恢复招生制度和研究生制度。

“我们数学研究所秉承邓副主席指示,经教育部和上海教卫办特许,由我名义招收研究生,现第一批已顺利完成,第二批正在准备招收工作(属于教育部的全国性招考)。”(19771217日)

教育部为复旦大学苏步青教授建议招收研究生发通知

而此时苏步青的另一个心愿就是创刊《数学年刊》,在给女儿的信中他一再提及此事。

“昨天接到通知,决定于后天(九月十日)飞北京向人大常委报到,预定十五日回沪,当天晚车去杭州主持教育部召开的《数学年刊》编委会成立大会。这个编委会委员36人定于十四日开幕,这样,我要迟到两天,因为人大常委不许请假,只好南北奔波了。”(197998日)

“我定明晨去杭州主持《数学年刊》编委会全体会议,预定十三晚回沪。十五日去宝山招待所主持另外教育部的两个会议:理科教材与应用数学,月底结束。”(198056日)

“爸爸曾于920日赴厦门主持《数学年刊》全国编委第三次会议,从22日到27日开会、参观,并在厦门水产学院(在集美)做了报告。”(19811018日)

“爸爸曾于月之14日去苏州主持《数学年刊》编委第四次全体会议,21日回上海。”(1983329日)

早在1979年春天,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数学会理事会的会议上,苏步青极力呼吁创办一个新的数学期刊,而由上述信中可知,他始终关注这个刊物的创办和发展。

1980年旨在反映国内外数学研究最新成果的《数学年刊》创刊后,苏步青不仅亲任主编,还连续四届主持编委会,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数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80年《数学年刊》正式创刊,刊名由苏步青亲自题写

1978年至1983年,我们在家书中读到的更多的是一位国内外奔走、工作繁忙异常的父亲形象。

“爸爸于月底(521日)赴北京出席人大常委,二十五号又赶回学校参加二十六、二十七两天校庆科学讨论报告会,以后接连地接待内外宾客,每天一班或两班,直到昨天六一国际儿童节的两次活动为止,简直是晕头转向。”(197862日)

“从西德回到北京,又是第十天了。本应早日回沪,恰逢人大常委第十二次会议,又被留住了。22日由西苑旅舍搬进这里来,更高级的国务院第一招待所!‘官’越做越大,名气也越来越高,但不知怎样名副其实呢?幸亏身健,脑子还不糊涂,估计还可为国家出个五年八年的力吧。”“爸爸定于后天去北京,月之15日由我校数学系李大潜教师陪同出国访问巴黎应用数学研究所和法国多科技术大学,同它们签订合作协议书,并将顺访比利时Gent大学(也要签订)两三天,预定月底或七月初回来。”(1982611日)

“爸爸自春节以来,东西南北几乎无月不开会,无时不在‘此身为客’之感受中。北京已去过四趟,杭州两趟,南京和出国各一趟,尤其是,去巴黎十三天和比利时三天,使人兴起‘走遍天涯’之思。”苏步青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争分夺秒地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放射出自己的光和热。

然而,身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复旦大学校长以来的这段时间,苏步青并未放松自己的科研工作,他利用出差途中、开会间隙甚至难得的假期看书、研究,先后出版或撰写了四部专著。

“在莫干山里写了四、五万字的专著《仿射微分几何》稿,全书将有十二、三万字,预定明年三月交稿,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另一本专著《微分几何五讲》(去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已由新加坡国际科技出版社翻成英文将在九月发行。还有一本与刘鼎元(复旦数学讲师)合著《计算几何》(20万字)也将于下月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美国JohnWiley公司已来联系译成英文,但未决定,要等出书后再说。”“明年将届第八十诞辰,在美国的杨忠道(去年四、五月在上海讲学)、熊全治(今年六月在上海讲学)和谷超豪(今年七月中旬回国)等人正在商量为爸出《数学论文选集》的事宜,顺以附闻。”(1980821日)

信中提及的四部著作分别是《微分几何五讲》(英文版)(19807月出版)、《计算几何》(19811月出版)、《仿射微分几何》(19826月出版)、《数学论文选集》(英文版)(198312月出版),在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苏步青取得了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19805月苏步青对《微分几何五讲》的翻译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气吐长虹连广宇,力挥彩笔写芳春。”(苏步青《新春》,作于1982)从拨乱反正到治校治学,苏步青投注了大量精力和汗水,他把个人的奋斗融化到党的教育事业中去,实现了自己几十年都未能实现的愿望。

1982年苏步青与长女苏德晶在上海市委举办的春节茶话会上

丹心未泯创新愿

苏步青教授毕生致力于数学教育事业,关心、支持基础数学教育,重视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1983年春天,苏步青从校长岗位上退居二线,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心中还有一团火在热烈地燃烧,以81岁高龄,仍然关心着中学数学教育,主动提出为中学数学教师举办讲习班,指导他们用高等数学的观点看待初等数学,培训师资,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苏步青曾说“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中小学教育搞得好不好,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祖国的大业,全社会都应关心中小学的教育,并认真抓好。”苏步青将为中学数学教师举办讲习班视为“余生之年的唯一愿望”。

“爸爸身体还健壮,退居二线后行政事务全已摆脱掉,目前正准备为中学教师开讲习班,地点定在科协,每周二小时。”(19831228日)

“爸爸定于月之18号(下周一)开始第二次为中学数学教师开讲习班,每周二小时,预定明年春节前讲完。”(19851116日)

“从前月份起,为上海市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开培训班,每周一两节,基本上由华宣积副教授讲授,不过我在上海时,一定前往旁听,并作些补充。预定于明年二月春节前结束。”(1987121日)

苏步青分别于19841月、198511月和198711月(每次三个月)为上海市数学教师举办讲习班,他以自己广征博引、内涵丰富的讲课,使学员们大大开阔了数学视野。

为加强基础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队伍的建设,表彰苏步青对于基础数学教育的贡献,19929月份,在全国教师节期间,根据项武义夫妇和谷超豪夫妇的共同倡议,由复旦大学、上海市教育局、上海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联合发起设立“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苏步青被推为名誉理事长,他非常看重这一奖项,亲自参与了该奖项《章程》的制定与修改,提出了自己的评选建议。“关于‘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问题,说来话长:一两年前,华人数学家项武义教授和夫人谢婉贞教授(生物学)提出每人每年捐助一万元人民币作为我校数学研究所所长发起,对中等学校数学教师的奖励金,经谷超豪教授与上海市教育局袁采局长(我数学系毕业)商讨后,扩大一些资助单位包括市教育局、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我当副理事长)等,组织一个理事会,谷超豪任理事长,定名为‘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这回首次颁奖中,两个数学教学实验组和三位中学教师各分别获奖6000元和2000元。以后,每两年发奖一次,并将扩大到浙江省和江苏省去。经过就是这样。”(1992831日)

1990年起,苏步青开始抓紧时间整理文稿、诗作,出版了文选和诗集,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留给后人。

“浙江科技出版社决定给我出一本《文选》,约30万字,内容除了照片(约五六十枚)、年谱、著作目录外,大致分为教育、科学方面的演讲、学会和学术活动的致辞、各方面数学论著的序文;300首旧体诗等三部分,本年9月间就要发稿。最后部分的诗抄由我自己选录,目前整理的差不多,其余两部分以及照片收集则由王增藩、李大潜、蒋培玉等三位同志负责。”(1990719日)

“这两个月来,主要忙于整理我的旧诗词稿子,一共搜集了三百五十多首,和其他平常发表于报刊上、教育思想和学术奉献有关的文章包括数学论文总目录(中外文),给浙江科技出版社提供了《苏步青文选》约四十多万字的材料。前月底交了稿,预定明年四月出版。”(19901223日)

19919月《苏步青文选》正式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为该书题词“弘扬科学精神,振兴中华民族。”是浙江科技出版社为浙籍科学家编选的第一部文选。

19919月《苏步青文选》正式出版

“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苏步青《九十书怀》,作于1991年)透过这些家书,我们得以重温苏步青为教育和科学事业艰苦奋斗的历程,并为其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和大家风范所感染。尺牍文字朴素平实,却不乏即时性和鲜活性,在私语化文本中呈现了无比崇高的家国情怀,这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苏步青学术历程和教育思想都极富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位复旦人珍视。

(图源:档案馆)